近十年來我國未發現新發地方性克汀病患者,碘缺乏病病情達到持續消除狀態,目前我國基本沒有新發大骨節病病例,土源性線蟲和食源性寄生蟲感染人數明顯下降……國家衛生健康委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地方病防控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
地方病防控成效獲歷史性突破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列入15項行動之一,并明確了“地方病等問題不容忽視”。
“我國曾是受地方病危害較重的國家。”國家疾控局綜合司一級巡視員熊煌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將地方病防治工作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指導、分省推進等地方病防治工作策略,創造了發展中國家有效控制消除重點地方病危害的中國智慧和方案。
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數據顯示,我國已實現重點地方病控制消除階段性目標。截至2021年底,全國2799個碘缺乏病縣、379個大骨節病病區縣、330個克山病病區縣、171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區縣、12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區縣、122個飲水型砷中毒病區縣或高砷區縣全部達到控制或消除標準。
監測預警是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熊煌說,目前,我國已建成覆蓋全國所有病區縣的監測網絡。全國2562個縣級實驗室能夠開展尿碘檢測,1523個縣具有甲狀腺B超檢診能力,各類地方病實驗室檢測和醫療檢診能力不斷提升,為及時制定和調整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加大重點地方病防治資金政策傾斜力度
近年來,我國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成效,離不開持續聚焦防治重點,加大對重點地方病防治的資金和政策傾斜力度。
曾經,我國西部多個省份受到碘缺乏病困擾。近十年來,我國碘缺乏病病情一直達到持續消除狀態。全國地方病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孫殿軍分析稱,原因在于,我國堅持推廣因地制宜、科學補碘工作措施。我國投入6000多萬元,給碘缺乏病重病區民眾免費提供碘鹽,或為育齡期婦女提供碘油丸。
曾經,寄生蟲病嚴重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給患者帶來沉重負擔。截至2021年底,全國451個血吸蟲病流行縣(市、區)中,439個已達傳播阻斷或消除標準,我國基本控制了包蟲病流行,土源性線蟲和食源性寄生蟲感染人數均明顯下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周曉農說,寄生蟲病防控成果來之不易,應加快推進寄生蟲病控制和消除進程。
大骨節病主要累及兒童,長期困擾患者。調查顯示,目前大骨節病在我國已經基本沒有新發病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林劍浩介紹,這是公共衛生事業取得的可喜成績。西藏地區已設立了十多家大骨節病定點救治醫院,基本實現了救治工作當地化、組織流程標準化、臨床操作規范化。
防治措施重在長期鞏固維持
十年來,我國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突出進展,但風險挑戰依然存在。地方病作為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一旦防治措施減弱或者撤除,疾病將再次卷土重來,因此必須長期鞏固,維持防治措施,才能真正發揮防病的作用。
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我國已經消除瘧疾。周曉農表示,我國仍面臨輸入瘧疾病例引起再傳播的風險。對此,近期國家疾控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工作的通知》,加強對瘧疾等寄生蟲病的預測預警,持續鞏固消除瘧疾成果。
專家介紹,目前,我國在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飲水型氟中毒、飲茶型地氟病等地方病患者的治療及管理方面也仍面臨一些困難,需要持續加大防治措施落實。
其中,為落實地方性飲水型氟中毒防治措施,我國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和地方病病區改水工程結合起來。在地方病防治專項三年攻堅期間,各地新建改水工程達到16231處,鞏固提升改水工程達到51725處,全國飲水型氟中毒病區改水率達98.3%。
熊煌介紹,下一步,將從健全完善防控長效機制、聚焦防治重點難點、加強監測預警、加大科普宣教、增強防病意識等方面,突破地方病防治的困難和瓶頸,進一步鞏固地方病防治效果。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