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各大IVD上市企業的年報,2021年除了產品上新,企業并購等等常規披露外,學術活動成了各大企業很關鍵的詞。
前兩天,我們有一位讀者問我們,最近哪了兩家IVD上市公司的offer,一家干銷售,一家干學術,問我們去哪家更好。
他本人更傾向學術,其實很多從業者都清楚,懂學術交流的從業者未來競爭力會更強,以后體外診斷行業的人才,專業才是一門底層手藝。
之前和一位大三甲檢驗科主任吃飯交流,他說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臨床案例,臨床醫生的一個患者,在檢驗科查了一個項目,科室報告結果和上次查的差異非常大,這名臨床醫生就找到檢驗科主任說,你們做的結果是不是有問題,怎么這次做出來結果差這么多,明顯比此前高很多,肯定是你們哪弄錯了。
這名科室主任也沒有反駁,而是開始找原因,最后去查了一下這名患者近段時間吃的藥,發現是因為這個藥物引起的結果差異。
于是這么檢驗科主任給臨床醫生說,你把這個藥先給患者停了,結果就會恢復正常,最后還真是這個原因。
從終端市場的角度來講,這個例子也反應了體外診斷行業所面向的終端本質上是一個非常嚴謹、專業的終端市場。
而學術、市場推廣更多的還是圍繞臨床才更重要,畢竟開單的是他們。
看病-臨床-檢驗科-IVD
從行業性質來講,檢驗科的一切檢驗結果的可靠性就是體外診斷服務的宗旨。
目前國內體外診斷市場增速是整個醫療器械市場增速最快的,也是全球最快的。市場容量也是整個醫療器械領域最大的。
體外診斷細分市場
所以,對于醫療市場,體外診斷(簡稱IVD)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涉及到看病和體檢。
先說看病吧,整個流程就是掛號、排隊、看門診醫生、描述病情、開化驗單、繳費、抽血、等檢測報告、醫院根據報告診斷、然后開藥或者進一步臨床住院治療。
在整個看病的過程中,哪些環節對我們很重要呢?檢驗報告無疑是重要的。
患者的血液被抽取之后,進入到檢驗科,那里面有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都是體外診斷行業供應到醫院的。患者的血液被處理后,和儀器中的試劑進行反應,最后得到各項檢測結果,形成一張報告單。
這個報告單就是我們人體內各項指標的情況說明,哪些升高、哪些降低,最終醫生根據報告診斷出人體的疾病狀態,然后對癥下藥。
然而,保障這些結果的可靠性,讓檢驗科用的放心,正是IVD產品的最終目的。
可以說,IVD和臨床、檢驗科的關系非常之密切。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