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集采27日開標并產生擬中選結果。聚焦骨科脊柱類耗材,此次集采擬中選產品平均降價84%,預計每年節約費用260億元。首年意向采購量為109萬套,占全國醫療機構總需求量的90%。
繼冠脈支架、骨科人工關節后,集采“國家隊”再次瞄準高值醫用耗材治理“硬任務”。此次集采有哪些看點?患者何時可以用上?記者進行了采訪。
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集中采購組組長高雪介紹,從歷史數據采集情況來看,2021年全國各種脊柱手術約120萬臺,脊柱類耗材市場銷售金額近350億元,占所有高值醫用耗材市場總金額超15%,競價的環境已經形成。
“全國6426家醫療機構填報采購需求量120萬套,共有171家企業參與本次集采。”高雪介紹,此次集采范圍覆蓋了市場中90%以上的脊柱類耗材產品,充分滿足臨床治療的需求。
價格方面,此次骨科脊柱類耗材集采平均降價84%。由于骨科手術需要企業提供臨床跟臺等伴隨服務,這次集采仍然采取單列伴隨服務費用,確保產品穩定供應和使用。
“骨科脊柱類耗材集采是治理骨科醫用耗材價格虛高、流通亂象的重要舉措。”高雪說,這將有助于凈化行業生態,促進高值醫用耗材的規范合理使用,有效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根據手術類型、手術部位等組建產品系統,此次集采將骨科脊柱類耗材分為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等14個產品系統類別。
“從產品特性上來說,脊柱系統是比較復雜的。”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專家張杰說,為能夠實現脊柱產品的全覆蓋,這次集采進行了科學分組,共分為29個競價單元。
此外,為充分尊重臨床選擇,此次集采由醫療機構自主報量、自主選擇產品,滿足臨床使用需求,實現“為用而采”。
“耗材聯采辦前期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確保報量的有效合理,讓企業能夠更好地參與其中。”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教授路云介紹,企業可以根據報量充分考慮自己產品的生產能力等情況,妥善安排供應配送和伴隨服務。
與前兩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不同的是,骨科脊柱類耗材帶量采購周期為3年,以聯盟各地區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首年協議采購量于2023年1月至2月起執行。
“這次集采采購周期時間的拓展,穩定了市場預期,可以更加方便企業安排生產計劃。”張杰說,同時也能實現臨床產品使用的延續性,保障臨床治療及后續服務。
這次集采對競價規則進行了創新,增加競價單元間和最高有效申報價的40%兩項“復活機制”,在保證公平競爭、保持競爭強度、去除虛高價格空間的前提下,促進更多企業中選,增強預期穩定性。
據介紹,患者預計將于2023年2月用上此次集采降價后的中選產品。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