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東南亞,無疑成為今年醫療圈最熱的話題。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中國醫藥企業已開始行動。
今年7月份,藥明康德宣布計劃在新加坡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并預計在未來十年累計投資20億新元(約合14.3億美元)用于新基地的建設,從而更好地為全球合作伙伴賦能,不斷加速醫藥創新進程,造福全球病患。未來,新加坡基地將進一步夯實藥明康德的全球化運營網絡,并與亞洲、歐洲、北美等地的基地聯動,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加強與全球合作伙伴的溝通協作。
除了藥明康德外,今年以來,國內多家藥企紛紛將新加坡列為“出海”標的之選:
2月份,金斯瑞生物官方宣布,公司亞太地區新加坡生產研發基地正式投產,該基地擁有超過30000平方英尺的高度自動化蛋白生產和基因合成服務設備。
3月份,新格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收購新加坡的精準醫療公司Proteona Pte. Ltd。
6月份,科興集團現計劃投資20多億新元(合折100億人民幣),在新加坡設立科研設施和國際商業總部。
同樣是在6月份,復星醫藥發布公告,控股子公司FosunPharmaPte.擬出資不超過2.18億新幣(折合人民幣10.54億元),把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私立腫瘤專科醫療中心之一的OncoCare納入麾下。
近兩年來,受全球疫情、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國內醫藥企業將海外拓展的目光轉向東南亞,并把新加坡作為“亞洲市場”板塊的重要目的地。
事實上,生物醫藥這類高附加值、低污染產業受到各地的大力扶持。2018年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把生物科技列為創新科技領域的四大優先發展范疇之一。2020年,泰國甚至提出向藥品、疫苗、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和保健事業等領域的新投產企業免除三年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條件。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新加坡何以拔得頭籌?
東南亞發展新機遇
過去20年里,隨著地區經濟快速增長,中產階級不斷崛起,東南亞消費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及非傳染性疾病負擔加重,東南亞逐漸成為全球生物醫藥發展潛力最大的市場之一。
2020年,東南亞醫藥行業市場規模達400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內醫藥行業年收入增長將超過11%。近年來東南亞各國醫藥消費需求不斷增加,醫療衛生費用支出保持迅猛增長態勢。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合作的重點區域,東南亞對中國生物醫藥企業而言,無疑是極具潛力的市場。2030年東南亞將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
東南亞由10個東盟國家組成:新加坡、泰國、越南、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和菲律賓。其中,新加坡作為早期的“亞洲四小龍”之一,一直是跨國企業進軍亞洲市場時,首選的總部所在地。去年以來,BioNTech、Moderna等全球mRNA疫苗巨頭相繼投資新加坡。賽諾菲4月動工開建位于新加坡的首個亞洲疫苗生產中心,意在服務亞洲市場未來的流行病需求。另外,頂尖跨國藥企如艾伯維、諾華、輝瑞、羅氏、雅培等也在新加坡建造了生產基地,并且深耕東南亞市場。
在新加坡設廠的生物醫藥企業
此時的新加坡,儼然成為全球醫療產業投資的熱土。
為何選擇落地新加披?
早在2000年,新加坡政府就開始推行生物醫學科學計劃,將生物醫藥產業列入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并持續推出階段性計劃賦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同時,為了打造先進制造業的全球業務、創新與人才中心,新加坡去年發布了“制造業2030愿景”,重點投資先進制造業的基礎建設,完善制造業生態系統。
為了推動醫藥產業的發展,新加坡出臺了非常多的政策,囊括制造、研發、人才培養、融資、監管環境等多方面要素,其目的就是讓全球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相關人才在新加坡本土更好地發展。
例如,生物醫藥公司若想在新加坡進行研究工作并在新加坡設立工廠,政府將考慮提供稅收減免,可享受低至15%的企業稅收優惠;按合格建筑物或構建物施工、改建或擴建的合格資本支出,將為企業提供初期25%免減稅,以及其后每年5%免減稅等。而且,企業能享受最先進的基礎設施,技術人員培訓和研究補助金,最高抵免40%的成本。
2021年,新加坡生物醫藥制造業全年的總產值約為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1.1%。除了增速快,生物醫藥產業的體量也足夠大,2021年產業產值占新加坡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高達4%,是除電子業之外,新加坡最“吸金”的產業。生物醫藥已經成為新加坡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除此之外,新加坡地理位置優越,貨運及物流業發達。新加坡毗鄰馬來西亞和印尼,處于東盟10國較為中心位置,交通運輸便利。此外,從中國國內機場起飛至新加坡樟宜機場,約為6個小時左右;并且由于華人人口占比高達70%以上,普通話更是新加坡重要官方語言之一,大大的減少中西文化壁壘,方便了兩地人員的往來交流與管理。
四通八達的樟宜機場
鑒于生物醫藥的特殊性,生物制劑及疫苗穩定性差,在儲運過程中,需要冷鏈處理或添加穩定劑,否則極易受到溫度、濕度、見光度、酸堿度、壓力影響而失效,長途運輸成本和潛在安全隱患高企。據Thermo King統計,30%左右的醫學廢棄物直接產自物流管理不當,20%的衛生保健用品由于醫藥冷鏈斷裂而受損。
新加坡作為世界物流中心之一,全球最大的25家物流企業中有24家落地新加坡,其中10家企業專門提供生物醫藥行業相關的物流解決方案。冷鏈運輸設施完善,多家企業都獲得了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醫藥物流獨立驗證卓越中心認證,可實現藥品的低溫安全運送以及實時追蹤。新冠疫情期間,樟宜機場積極采取措施,確保溫度敏感貨物在整個機場環境中維持冷鏈完整性,于2020年12月成功運輸了第一批Pfizer/BioNTech新冠疫苗。
作為東南亞地區的經濟中心,藥企在新加坡設立研發和生產中心,亦承擔著輻射東南亞市場的重擔。例如科興在新加坡設廠,主要還是為了就近拓展東南亞市場。其新冠疫苗在2021年就已進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等多個東南亞國家。印尼甚至是科興疫苗海外市場的最大買家之一。除了新冠疫苗及藥物,科興也將利用新加坡基地為東南亞市場研發、生產其他類型的疫苗。
未來,新加坡將繼續依靠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進出口貿易以及國際認可的醫藥監管體系,助力生物醫藥制造企業進軍東南亞,持續開拓全球市場。
新加坡市場的不足
作為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高度發達的城市,新加坡面臨著理工科人才不足的窘境。與美國波士頓等國際知名生物科技中心相比,新加坡整體科研學術氛圍不足,優秀的人才畢業后大多流向了收入更高、生活光鮮的金融、法律行業,能潛心科研、長期埋頭在實驗室的年輕人不多。
為解決人才不足問題,在新加坡設廠的公司預計將會從歐美地區、中國派一部分員工來新加坡。另外,新加坡病人數量太少,對大型臨床試驗而言是天然的劣勢。
總之,作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前景持續看好的新興經濟體之一,新加坡憑借完善的法律法規,成熟高效的監管體系,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等特點,成為東南亞最受全球青睞的投資目的地。在目前市場環境并不穩定的背景下,企業尋求雙重主要上市,符合市場預期。除了港股之外,新加坡或將成為中國藥企海外資本市場的嶄新目的地。
而對于新加坡資本市場而言,能否最終留住在本地發展的公司,還需要時間考驗。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