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丁香園在全國所開的首家丁香診所,即丁香診所杭州濱江店結束一天的營業后正式關閉,并于8月23日修改了其門店導航信息。今年7月,杭州丁香診所曾表示將進行業務整合與升級,目前,濱江店的業務已經合并至城西店。
10月10日,怡禾醫療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怡禾醫療的第一家門診,即位于深圳的怡禾佳門診將關閉,開始最后的拆除工作。怡禾醫療在推文中表示,怡禾佳門診在開業5個月就實現了盈利,但是作為一家兒科為主的?診,疫情三年間,發熱和十大癥狀都無法接診,有的兒內醫生為了能夠看診,開始學習兒保。然而還是沒能扛住疫情的壓力,只能選擇“壯士斷臂”,收縮陣地求生存。
10月11日,“醫學界”報道,張強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表示:“我們在考慮,不再續租杭州的線下中心。”
據界面新聞報道,張強醫生集團工作人員對此回應稱,杭州思俊外科診所并非關門停診,而是因租期到期不再原地址續租,此后杭州思俊外科診所不再由張強醫生集團獨立運營,而是改為與未來醫生(原企鵝杏仁集團)合作共同運營。
10月1日,張強醫生微信公眾號曾發文稱:“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和資源,我們放棄了行政辦公空間,暫停籌劃已久的海南博鰲OBS診所投資計劃,關閉我們付出極大心血打造的杭州思俊外科診所,其中每一項都是艱難的決定。但是,我們的主動應對,為團隊贏得生存空間和再次發展的機遇。”
短短3個月,頭部企業相繼關閉線下診所,近期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行業彌漫著悲觀情緒。
疫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3年來,縮減的業務量和收入,加上高昂的防控投入和運營成本,使得公立醫療機構、非公醫療機構均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顯示,2020年中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收入4.87萬億,總支出約5萬億,總體入不敷出。其中,公立醫院收入約4.193萬億,支出4.195萬億,整體虧損約20億元;非公醫院收入6760億,支出8067億,虧損約1307億元。
但疫情也不是唯一的原因。回看近幾年互聯網醫療企業的線下布局,包括春雨醫生、未來醫生(企鵝杏仁)等等在內的頭部企業,與曾經描繪的藍圖相比,遠遠未成規模,動能無法釋放。商業模式本就沒能跑通,燒錢多,風險大,運營的問題和支付的問題也未能解決,在醫生資源、診療水平、藥品流通、安全保障、用戶認知等方面,互聯網行業和醫療行業未能很好地融合。在疫情的沖擊之下,比公立醫療機構艱難得多。
新的形勢和未來的不確定性之下,任何市場主體都需要轉變思維。正如張強醫生公眾號日前發文梳理了發展戰略和思路:一是以重技術輕資產模式繼續擴展服務輻射。二是強化患者體驗,所有技術創新、品牌傳播和診療流程設計,都要圍繞患者體驗進行持續升級和改造。三是加快國際化步伐。砍掉重資產,實現資金再分配,是張強醫生目前的應對方式。
也有一些企業仍在這個賽道奮力嘗試,今年8月,字節跳動斥資約百億收購美中宜和,許多互聯網醫療公司仍然沒有放棄線下醫療的投資。未來如何破局,也有專家認為,布局縣域是一條出路,如果互聯網平臺背景的品牌診所能夠觸達縣域,那么也許能融入基層醫療體系,方便縣域患者看病就診及健康管理,打開新的市場。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