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病毒變異毒株不斷演進,近期世界多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與死亡病例數再次出現反彈。美國等國家有越來越多患者受到被稱為“長期新冠”的“新冠后遺癥”困擾。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10月1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分析說,一般來說,接種過疫苗的人,感染新冠后患后遺癥的風險要遠遠低于那些沒有接種過疫苗的人。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專家金冬雁11月3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科學界對于新冠后遺癥的定義都不一致,也沒有特異性的檢測方法或診斷指標。人們所能獲取的新冠后遺癥信息全部都來自感染者的自述,這使得結果缺乏客觀衡量標準。”
金冬雁進一步解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被感染后的3個月仍存在,且至少持續2個月的,才能被稱為新冠后遺癥。而美國CDC則認為,被感染后1個月仍出現、復發或存在的相關癥狀就能稱為新冠后遺癥。”
“我是新冠轉陰之后兩個星期才恢復味覺和嗅覺,之前整個人感覺還是像處在一個感冒的狀態中。”一位居住在法國的新冠康復者告訴記者,“現在轉陰也已經有三個半月了,得過新冠之后,身體更易疲憊,但是能感覺到在逐漸恢復。”
金東雁表示:
“新冠后遺癥的癥狀絕大多數都是短暫的,而且癥狀輕微。不僅如此,在這些癥狀中,大多數也都是跟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相關的問題,最常見的包括疲倦、頭痛、失眠、焦慮等等。”
“長期癥狀并非新冠獨有。在1918年甲型流感大流行、2003年SARS暴發以及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后,患者都有過感染后的后遺癥。”金冬雁說,“相較于德爾塔變異株和原始毒株,奧密克戎大流行階段的新冠后遺癥比例已大大降低。無癥狀感染者出現新冠后遺癥的機會微乎其微,輕癥者出現新冠后遺癥的比例也遠遠低于重癥者。”
“目前各國科學家非常關注和擔憂感染新冠后遺癥問題。”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10月13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于新冠后遺癥的致病機理、最終持續時間,科學上也不完全了解,與一般流感和已知疾病不同,科學家對于新冠還有很多的未知。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