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人口趨向老齡化及新冠疫情暴發的大背景下,醫療健康在近年來廣受人們關注,醫療器械作為醫療健康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從專業高級醫療器械到家用便攜醫療設備都在快速提高自身的市場份額。中研產業院《2022-2026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咨詢報告》指出,2023年世界醫療器械市場的份額或將突破萬億,中國醫療器械市場也呈現穩定高速發展態勢,逐漸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產業集聚區。
但細觀中國在該產業的具體表現,集中在低中端醫療器械的研發與制造,高端產品主要依賴歐美進口。加之智能設備+大數據正在成為未來醫療器械發展的主流方向,中國亟需加強對高端醫療器械的關注和研究。筆者課題組以醫療機器人領域為高端醫療器械的一個縮影,淺析中國在該產業的優勢與不足,以促進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健康、全方面發展。
一、世界醫療機器人領域發展態勢
課題組從五個獨立維度對2017-2021五年間的文獻和專li數據展開分析,洞察當前全球學術發展態勢和中國情況。
(1)高影響力文獻分析
在所有高影響力論文中,美國有516篇,占比41.58%,在醫療機器人領域的高影響力文獻產出量遠遠領先于全球其他國家。意大利、中國和英國,分別有193篇(15.55%)、184篇(14.83%)和141篇(11.36%)文獻產出。德國、韓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高影響力文獻產出能力較弱。
(2)合作網絡密度
對比高影響力論文數據,美國、意大利依舊以0.273和0.204的合作網絡密度占據優先位,英國(0.145)、德國(0.128)在該項指標上超越中國(0.097),整體來看,歐美國家更注重跨國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中國雖然總論文數有1740篇,但是機構合作連接數偏低,國際交流合作表現欠缺,傾向于機構內部或者國內機構之間的合作。
(3)質量調整專li五年間,中國原始專li數量為2473,占世界專li總數的72.5%,可見近年來中國對于醫療器械領域的積極推進成效明顯。也需看到,專li質量調整后,中國的專li數量急劇下降47%,說明中國的專li集中于國內市場,國際市場認可度較低。美國(368)、德國(22)、法國(40)等國家,雖然專li數目較少,但專li質量高,調整后專li數目存在大幅提升,其中美國專li漲幅最大(222%),結合美國的文獻數據,進一步說明在醫療機器人領域,其綜合產出能力卓越。
(4)科技組織能力
文獻方面,美國擁有最多的發文機構(1336),該數據可以解釋美國在五年間發表了大量的文獻,推動了其在領域內的快速發展。專li方面,中國的申請機構(1119)與專專li申請數量成正比,是機構數排第二的韓國(59)的近二十倍。盡管中國專li申請機構數量龐大,但結合調整后的專li數目使得平均每家申請機構申請的專li數從2.21下降到1.17,足以說明中國存在較多機構申請低質量專li。
(5)文獻高產出機構
對文獻發文機構貢獻分析,結果如圖 1所示。韓國延世大學發文量最高且合作連接數大,在文獻產出機構中占據領導地位。上海交通大學、梅奧醫療中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產出表現突出,但是顯而易見,歐美機構的聯系密度遠高于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機構。數量上歐美機構占優,同時歐美的研究主體主要有醫療中心等專業機構和高校,而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研究機構以高校為主,研究主體單一。
圖1 文獻產出機構貢獻分析
綜合而言,美國和中國在醫療機器人賽道的研究能力突出,各具亮點。美國在產出質量上占據優勢,而在產出數量上可以看出當前中國的研究大環境較為樂觀,醫療機器人領域在中國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推進。
二、中國醫療機器人賽道協調發展的建議
通過對全球發展態勢的分析,審視自身薄弱點并加以改進,是當前亟須重視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幫助中國醫療機器人賽道長足發展。
1、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與跨機構合作
在“大科學”時代,借助集體力量辦大事成為研究主流。國內學者的研究多以“同事”關系作為合作紐帶且團隊較小,研究主要集中在機構內部或者國內機構之間,這樣的研究模式不僅會約束研究視角,學科多元化融合進程也會受到阻礙,研究容易產生“近親繁殖”的現象。上海交通大學、韓國延世大學等高校分別創辦了交流項目、合作平臺,吸引世界范圍內高級學者參與交流合作,在本校研究與世界優質資源之間搭建橋梁,不失為可供借鑒和學習的合作模式。在互聯網時代,建議研究機構和學者充分借助數據技術,跳出“同事”的藩籬,化全球優勢資源為自身研究發展的驅動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2、完善專li法規和補貼機制
鼓勵企業創新的專li補貼機制使得中國市面上流通大量低質量專li,造成“專li泡沫”的同時,也使得補貼機制從鼓勵創新變成了政府出資向企業“購買”專li,偏離了政策的出發點。低質量專li不僅擾亂國內專li市場的有序發展,也會降低世界專li市場對于中國專li的評價。建議政府嚴格規范專li的授權制度,對于濫竽充數、微小改良甚至是以常識申請專li等內容拒絕專li授權,從源頭杜絕低質量專li的問世;完善專li保護程序和補貼機制,針對低質量專li買賣和“專li蟑螂”等問題重拳出擊的同時,遏制企業“購買”專li獲取補貼的動機,雙管齊下維持專li市場穩定。此外,對于已授權專li,可適當給予公眾監督權,針對有異議的專li進行復核,在流通環節二次把控專li質量。
3、促進政產學研用多環之間的緊密聯系
原有的促進產學研合作,實質上是將企業和高校、研究機構聯結起來,實現新興技術從研究產出到商業化生產的各生產要素合并流程,將學術成果轉化為商業成果推進市場,幫助理論研究落地。該過程需要政府參與市場監督、提供數據發展平臺,確保研究成果最終可以有序進入商業化環節并面向用戶。除了傳統產學研三方之間環環相扣,中國還需重視政府的職能作用,完善數據發展平臺的構建,為企業提供施展空間,提高研究-技術-成果轉化的效率;隨著醫療機器人逐漸朝向智能化、數字化融合,政府還需介入監管,完善倫理規范等制度化標準。
4、推進賽道內不同細分領域多線發展
神經外科作為機器人引入醫療行業后最早接觸的領域,前期發展勢頭強勁。礙于其手術要求精度高、空間小等因素,一度被泌尿學、腎臟學和腹腔鏡技術等學科反超,當前這些研究領域在賽道內炙手可熱。中國在熱門領域的起步晚于歐美,盡管近年來大力發展醫療器械行業,差距客觀存在。而在神經外科領域,中國研究進度與世界齊平。除了在熱門領域不斷追趕領先國家的腳步,保持優勢領域的研究進展也顯得尤為重要,不斷接觸新興技術、深化醫工融合和臨床實踐,擴展更多細分手術領域。
5、引導中國市場全面健康發展
世界醫療機器人市場極其關注手術機器人,其中腹腔鏡手術機器人的占比更是高達63.15%,而中國市場中康復機器人的占比為47%,遠高于手術機器人(17%)和其他類別機器人,處于“偏科”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事實。在未來,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加劇、“三胎”政策開放等多因素綜合作用會對各類醫療機器人的需求提出考驗,需要政府做好市場布局,引導中國市場全面發展,創造醫院愿意引進、個人樂于使用的環境。
總體而言,中國在世界范圍內表現整體亮眼,雖然存在部分不足,但“瑕不掩瑜”,中國在該賽道的強勁勢頭不容小覷。不過對于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需給予關注,有針對性補足短板,政府、研究學者和企業協同推進共同發力,才能實現醫療機器人賽道的穩定、健康前進。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