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符合條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可以選擇居家康復。在發熱門診就診量明顯攀升的當下,互聯網醫療機構加入到新冠防治的“主戰場”。
12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關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聯網醫療服務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外發布。通知明確,醫療機構(包括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可以通過互聯網診療平臺,依據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有關要求,為出現新冠肺炎相關癥狀的患者、符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指南》居家的,在線開具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癥狀的處方,并鼓勵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將藥品配送到患者家中。
從國際經驗看,日本、美國、歐洲部分國家應對疫情中都有類似緊急政策,在疫情導致醫療緊缺時,臨時允許互聯網醫療機構進行特定首診。
12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李昂表示,北京市發熱門診就診量和流感樣病例數明顯攀升,12月11日,全市發熱門診就診患者2.2萬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針對市民近期反映較突出的醫院發熱門診就醫難問題,要求二級以上醫院和有條件的基層醫療機構均要開設發熱門診或診室。
李昂介紹,按照“健康監測、分類管理、上下聯動、有效救治”的原則,線上線下相結合,完善新冠肺炎患者分級診療服務網絡。充分發揮互聯網診療等信息技術支撐作用,全市互聯網醫院44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167家,可為患者提供線上服務。
通知要求,為方便人民群眾獲得健康咨詢、就醫指導、預約診療等服務,降低交叉感染風險,鼓勵醫療機構提供24小時網上咨詢服務,為兒童、孕產婦、老年人、透析患者和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提供就醫及心理咨詢、用藥指導等服務,同時積極開展分時段精準預約,縮短患者到院后等待時間。
陳秋霖表示,對于行業來說,雖然這是一次緊急政策,希望行業能夠嚴肅對待這件事,用好這個政策,觀察互聯網首診的數據和結果,如果效果很好,對于行業的長遠發展來說也是很有好處的。下一步可以探索除了新冠之外的,一些可控的專科互聯網首診,比如皮膚科,精神科等,以進一步緩解醫院的壓力。
王航表示,互聯網醫療平臺要發揮自身優勢,緩解當前線下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同時,特殊時期對于線上醫療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臺要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優質的醫療服務。
通知要求,縣級及以上地方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對互聯網診療服務的監管,醫療機構應當落實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質量安全責任,確保線上線下醫療服務一體化、醫療質量安全同質化。
目前,北京等地區已經將互聯網診療納入到新冠肺炎患者分級診療服務網絡中。一些地區也已經開始探索通過醫保的“指揮棒”來引導群眾選擇線上就醫。
江蘇省醫保局推出落實二十條,執行“新十條”的工作舉措中提出,全面落實“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政策,支持群眾線上居家就診問醫。
具體包括,鼓勵符合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按規定程序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為本設區市參保的患有常見病、慢性病復診病人提供臨床路徑清晰、技術規范明確、對診治疾病具有實質性效果的門診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與線下醫療服務執行相同的目錄、醫保支付類別和支付標準,做好與定點醫療機構“互聯網+”醫療服務費用結算及監督監管等工作。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