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上線的時間并不長,從去年11月開始,短短兩個月時間,用戶數就達到1億。ChatGPT能力頗廣,如寫論文、語言翻譯、寫代碼、寫新聞稿等。這也引起谷歌、百度、騰訊、阿里、亞馬遜等企業緊急行動,紛紛對標,試圖加入“戰局”分取一杯羹。
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還能根據上下文進行互動,真正像人類一樣來交流。其功能的源頭是前期數據的訓練。主要通過網上包括論文、新聞稿在內的大量文本的輸入,讓ChatGPT能夠理解人類語言中的語義部分及一部分情感。在做深度場景建模時,生成視頻、上色等工序頗多,占用很大的開發資源,此時ChatGPT便可以解決這些問題。ChatGPT可視為AIGC的一款具體的應用和產品。
對于人類情感方面的訓練,是具備一定挑戰性的。接受數據訓練之后,ChatGPT就可以生成一些文本,進行對話。同時對話是連貫一致的,與正常人類似,用戶體驗很好。針對量子力學等專業問題,在前期訓練后,ChatGPT的回答也是比較專業的。
另外,針對醫藥方面的問題,其也能給出規范的回答。在難度頗高的問題上——搭配一道減肥餐,均可根據具體情況準確地給出答案。在寫學術論文方面ChatGPT亦表現不俗:新近爆出一大學教授的最佳論文就是由ChatGPT完成。此外,ChatGPT面試谷歌工程師且成功拿到offer。在難度頗高的中文理解上,成語解釋、文言翻譯、作詩等,ChatGPT均不在話下。
除了上述能力,ChatGPT還具備理性判斷。在一些相對需要充分思考的創新及策略問題上,ChatGPT也能給出滿意答案。它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價值觀。如讓ChatGPT違背公正給不好吃的火鍋店寫好評,ChatGPT表示拒絕,并指出違背公正寫好評的行為是不可取的。甚至提到一些法律范圍之外的話題,ChatGPT立馬給出危險警告,并提議尋求幫助。
從技術上來看,ChatGPT的誕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多年發展,多次升級迭代、優化形成的。ChatGPT的數據訓練就像教練訓練孩子一樣。第一步,做示范,讓其學習;第二步,學會之后嘗試去做,教練給出評價,讓ChatGPT學習評價;第三步,自己做,自主評價。
雖然ChatGPT功能強大,但一些專業性數學、邏輯推理及情感交互依然是短板。這些短板可能與選擇的算法有關。目前來看其數據存儲量基本達到人腦標準,未來,其能力超過人類也是有可能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改變我們所知的醫學
就像 iPhone 很快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樣,ChatGPT(或任何領先的生成人工智能工具)將以過去無法想象的方式改變醫療實踐。
人腦可以很容易地預測算術增長的速度(數字以恒定的速度增長:1、2、3、4),也可以在理解幾何增長方面也做得相當好(一種以恒定比率增長的模式:1、3、9、27)。
但事實證明,人類思維更難理解持續、指數增長的含義。談到生成式人工智能,這是需要關注的增長率。
讓我們假設這項新技術的能力和速度遵循摩爾定律,即計算進步大約每兩年翻一番。那樣的話,ChatGPT 將在 10 年內強大 32 倍,在 20 年內強大 1000 多倍。
這就像用你的自行車換一輛汽車,然后不久之后又換一艘火箭飛船。
因此,與其沉迷于今天的 ChatGPT 能(或不能)做什么,不如展望未來十年。憑借更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及更多的數據和信息,未來幾代的 ChatGPT 將擁有遠超當前預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場革命將使明天的技術能夠與當今臨床醫生的診斷技能相匹配。
健康管理或是最快體驗領域
結合ChatGPT的底層技術邏輯,有媒體曾列出了中短期內ChatGPT的潛在產業化方向:歸納性的文字類工作、代碼開發相關工作、圖像生成領域、智能客服類工作。ChatGPT盈利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后續商業化落地進展有待觀察。
一項研究活動曾測試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USMLE)的表現,ChatGPT在沒有任何專業培訓或強化的情況下,在所有三項考試中都達到或接近通過門檻。此外,ChatGPT在其解釋中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和洞察力。這些結果表明,大型語言模型可能有助于醫學教育,并有可能幫助臨床決策。
ChatGPT說:我通過訓練學到了關于醫學的一些知識。但需要指出的是,我是一個人工智能模型,不能代替專業的醫生或醫療保健提供者。如果您有嚴重的健康問題,請咨詢您的醫生。
ChatGPT與醫療產業的最快火花,可能發生于利用自動化減輕醫生工作負擔,使控制慢病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的營運成本得到控制甚至下降。
眾所周知,以控制慢病為主的健康管理服務營運成本是較為高昂的,這類健康管理服務可以有標準化流程規則,但需要做個性化處理,這些決定了真正的受眾群體是偏向小眾的高凈值客戶,這些人愿意為健康管理服務付出高昂付費。
建議探索健康管理服務的受眾群體向高凈值客戶以外拓展,以降本增效的路徑尋求運營上的高效解決。健管服務可以聚焦在“高頻診斷+可調整的長處方+健康指標監測+醫藥醫療資源合理介入+X”,人工智能可以協同操作。ChatGPT有可能使健管服務的人均成本可控,且質量仍較為可靠,甚至可能是人向機器學習,或被機器提醒。
人工智能參與后,是否會替代醫生的技術勞務價值?筆者認為大概率不會,人工智能只是“平替”,最終還是要回歸醫療衛生供給者的人文奉獻。就像高凈值客戶目前可享受健管服務,但在人工智能+真人服務的協作下,健管服務的總覆蓋率將實現可觀的增長,并且健管服務將走出籌資瓶頸,向著專業規范、科學體驗上進發。
ChatGPT還有沒有其他的應用場景?有哪些形式能夠落地為產品或者服務?
ChatGPT可支持醫療服務,比如:咨詢服務、自動診斷、推薦醫療方案等。一些智能的藥物設計、病例分析、影像分析等,可以進行自動化運營的管控。
以提供數字療法服務的心景科技為例,在發展規劃中也嘗試用AI來提升整體服務質量,持續探索開發AI更多應用場景。比如利用AI提供問答式醫健知識普及;在醫療資源未覆蓋的地方,可提供病例初篩、疑問回答、科室指引等導醫類服務;還包括共情服務,病患陪伴、聊天、安撫等。
此外,ChatGPT還可以在科室內輔助醫生工作,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減輕負擔。比如,借助遠程電子設備采集患者生理數據,根據反饋信息提供治療建議,包括用藥及康復指導。而對于我們研發企業來說,借助ChatGPT,我們的效率會得到提升。比如我們在做深度的場景建模,生成視頻、上色等工序頗多,占用很大的開發資源。此時便可以用ChatGPT解決問題。
在產品功能上,借助虛擬場景,我們可以建立虛擬醫生,用豐富表情及語音方式進行互動。我們亦準備借助ChatGPT做一些科普、宣傳、營銷方面的工作。
那么,ChatGPT能力如此強大,真的可以替代醫生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準備過一些例如睡眠障礙的問題,雖然ChatGPT可以給出解決方法,但從專業醫師角度來說,答案并不是那么好,存在很多缺陷。畢竟看病還是要通過望聞問切等手段進行,單單依靠ChatGPT并不能準確得出診療結論。因此,ChatGPT應用在醫院場景中,更多的是輔助角色,給醫生提供參考。此外需要人工監督。
此外,在應用過程中,還要考慮封禁問題。畢竟ChatGPT是開放式服務,如果什么問題都問的話,有可能會牽扯到敏感問題。在國內還是要經過一定的內容過濾的。
通過人工智能,原來能夠解決三四成問題,現在可提升至七八成。如此,在應用中創新,創新后應用。根據不同場景及用戶偏好及時調整,ChatGPT將大有作為。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