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服務費調整、種植牙集采、牙冠競價掛網之后,口腔市場的反轉大戲正式開鑼。
昨日(3月26日),北京醫保局官網發布了《關于開展全市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并發布《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目標》《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表》等(名單見文末)。
《通知》明確指出,自4月20日起,北京市將實施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牙冠限價掛網“三位一體”綜合治理,口腔種植醫療服務費、種植體及牙冠價格將大幅降低。
據北京日報消息,此次北京市共整合規范了15個與口腔種植相關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較調整前平均下降72%。如比較常用的“種植牙冠修復置入費(單顆)”項目,公立醫療機構價格由調整前的4500元,下降至最低1103元;如技術復雜的“種植體植入費(全牙弓)”項目,公立醫療機構價格由調整前的41000元,下降至9559元。
除降低項目價格外,北京市醫保局同步對“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總費用進行了調控,分別設立了4檔調控目標,具體為:全市二級及以下公立醫療機構為4300元,非城六區三級公立醫療機構為4500元,城六區三級公立醫療機構為5000元,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為5450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調控目標指的是醫療服務費用,包括醫事服務費、檢驗檢查費、手術費、麻醉費等。種植所需的種植體、牙冠耗材需另行收費,不包含在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目標內。
根據《通知》,此次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控目標指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完整治療周期內的單顆常規種植牙相關醫療服務收費的總和,包含單顆常規種植全過程的醫事服務費、生化檢驗和影像檢查費、種植體植入費(單顆)、種植牙冠修復置入費(單顆)、掃描設計建模打印費(單顆)、麻醉費和相關藥費。
而為開展單顆常規種植須進行的拔牙、牙周潔治和根管治療,以及所需的種植體系統和牙冠產品,不計入價格調控目標,按照現行政策單獨收費。需要進行植骨或軟組織移植的,不屬于單顆常規種植范疇。
此外,公立醫療機構在特需醫療服務區域開展口腔種植服務時,同時滿足以下要求方可執行市場調節價: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局限在目前已按特需醫療執行的口腔種植服務項目,不得再進一步擴大項目范圍;項目價格與基本醫療服務區域內的口腔種植政府指導價同步下調,下調幅度不小于政府指導價降幅;滿足“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市場調節價項目數量和金額不超過10%”的要求。
在經歷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種植體集采、口腔競價掛網等一系列操作后,種植牙項目從耗材到服務費正在進行全面重塑,按照國家要求的進度,今年4月中旬前將會在全國范圍陸續落地。
在今年1月的種植牙國采招標會現場,省際聯盟聯采辦負責人表示,預計本次種植體集采結果及競價后的牙冠掛網價格將于2023年3月下旬到4月中旬在各省陸續落地實施,屆時各地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也調整到位。
國家醫保局辦公室發布的《關于做好2023年醫藥集中采購和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提到,要持續開展口腔種植價格專項治理:落地實施種植體系統集采結果,引導醫療機構優先采購使用中選產品。四川醫保局率先開展牙冠競價掛網,也為其他省份后續跟進聯動創造了條件。
北京“三位一體”的啟動,正是全國整體降價行動發出的“第一槍”。
《通知》提出,要認真落實口腔種植相關耗材集采結果。
公立醫療機構和自愿參與口腔種植相關耗材集采工作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應積極落實集采各項工作要求,暢通優先使用中選產品的政策渠道,為群眾提供多種選擇,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中選產品進院使用。承擔采購任務量的醫療機構,要積極配備和合理使用中選產品,切實保證完成任務量,進一步降低醫院采購成本和群眾費用負擔。
種植牙相關耗材按本市有關規定“零差率”銷售。按照國家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技耗分離”的要求,種植牙相關耗材在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外單獨收費,按本市有關規定“零差率”銷售,不計入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目標。市醫保局將結合種植體系統集中采購、牙冠產品掛網結果,制定并公布本市種植牙全流程總的價格調控目標(含種植體、牙冠、醫療服務)。
隨著北京對降價結果的推行,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種植體集采、牙冠競價掛網“三位一體”的綜合治理模式初步成型,口腔市場新機制也正在生成。
據國海證券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種植牙市場總規模約297億元,其中種植體市場規模31億元;修復材料市場規模28.5億元;牙冠市場規模10.5億元;剩余227億元為產品服務規模。Med+研究院測算,我國人口潛在種植牙數量1888萬顆。
被價格“壓制”的巨大潛在需求即將迎來釋放,新的博弈正在到來。但而這并不是終點,整個口腔產業鏈的改革才剛剛開始。
附:《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價格調控目標》《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表》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