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開會,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醫保基金常態化監管。
5月19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審議通過《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
會議指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同時強調,加強醫保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
具體包括:要壓實醫保基金使用和監管的各方責任,進一步強化醫保行政部門監管責任、醫保經辦機構審核檢查責任、定點醫藥機構自我管理主體責任、行業部門主管責任和地方政府屬地監管責任。要優化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做實常態化監管,加強信息智能監控和社會監督,進一步織密醫保基金監管網。要深化醫保基金使用和監管改革,及時總結推廣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建立健全激勵與約束并重的監管機制,更大激發醫療機構規范使用醫保基金的內生動力。
01全國統一大市場 醫藥領域:全國醫保目錄統一、全國統一招采平臺建成...
其實在本次會議提出之前,國家就已經發布過系列關于“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通知。
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2021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發布。一系列的政策推動下,全國統一大市場大勢已成。
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在醫藥領域,“全國統一大市場”時代也慢慢來臨。
從醫保層面來看,省級增補醫保目錄藥品2022年進入收官階段,3年清理品種的比例分別為40%、40%、20%。全國醫保統一不止是醫保目錄的一致,還包括醫保支付范圍和標準的統一。
國家醫保信息平臺實現了醫保業務編碼標準統一、數據規范統一及經辦服務統一,同時實現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醫保信息互聯互通、數據有序共享,醫保與多部門和醫療機構、藥店等單位的信息共享。
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已經建設完成,并在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域上線。共覆蓋4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40余萬家定點零售藥店,涉及藥品及醫用耗材招采管理、支付方式管理、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在內的14個子系統。
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動態采集分析業務數據,可實施篩查醫保異常結算情況,精準定位虛構就診記錄等欺詐騙保行為,做到全方位、全流程、全環節智能監控。
集采覆蓋的范圍也在進一步擴大。目前,國家八批集采已經覆蓋了333個大品種,地方集采也在繼續,集采涉及的治療領域和劑型越來越全面,逐步實現“全領域集采”。
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下,未來,醫藥市場更加公平透明。
02多部門共同監督 醫保基金監管不斷完善
醫保基金聯系著多個部門,包括醫保行政部門、醫保經辦機構、定點醫藥機構、行業部門主管、地方政府等。
一直以來,國家醫保局對醫保基金的監管非常嚴格。在國新辦“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表示,下一步,國家醫保局還將繼續加大飛行檢查力度,深入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完善基金總額預算、集采藥品結余留用等政策。
2018-2022年,國家醫保局推動形成了醫保基金監管的高壓態勢。通過醫保飛檢、專項整治、日常監管等方式,對醫保基金進行嚴格監管。例如,2019年以來,國家醫保局累計派出飛行檢查組184組次,檢查定點醫療機構384家,發現涉嫌違法違規使用相關資金43.5億元等。
同時,國家醫保局還在加強醫保基金監管網的密度。
5月15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醫療保障基金智能審核和監控知識庫、規則庫框架體系(1.0版)》。1.0版國家“兩庫”框架體系包括知識庫框架、規則分類與釋義、規則庫框架等內容。其中,涉及藥品使用類的規則總體原則是在維護醫保基金安全、防止藥品不合理使用的基礎上,逐漸減少不必要的支付限定。
“兩庫”解決了各地自建智能監控規則權威性和實用性不足的問題,促進智能審核和監控在醫保基金監管工作中發揮作用。
從地方來看,目前,北京、浙江、廣東、安徽、吉林等多地通過啟動會形成醫保監管工作的“全方位”和“高壓態勢”。
例如,北京市區兩級醫保部門通過飛行檢查、專項檢查、交叉互查等形式開展定點醫藥機構全覆蓋檢查。下一步將積極探索醫保大數據篩查分析,同時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等;廣東通過公開曝光各類監管對象欺詐騙保典型案例,提高曝光案例的數量和質量,強化警示震懾等。
從醫院端來看,一些醫院的醫保基金存在醫保醫療費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監管信息系統不完善等。不少醫院正加強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包括完善醫院醫保基金監管規章制度;實施多部門協同監管,加強監管力量。
全國統一大市場、醫保基金監管不斷完善,醫藥市場規范化發展,有望重塑醫藥行業格局。
附: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