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五年行動啟動會召開。會議指出,目前,全省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目標,分級診療格局基本形成。
日前,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印發《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新一輪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五年(2023—2027年)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明確了三大工程16個具體項目,旨在加快縣域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讓人民群眾放心在“家門口”看病。
到2027年底,廣東超100家縣級公立醫院達三級水平
啟動會上指出,廣東省醫療衛生工作雖然取得明顯成效,但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醫療衛生領域同樣存在,要將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作為推動醫療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來抓,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
據了解,啟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五年行動后,全省將以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縣域醫共體建設、“萬名醫師下鄉”三大工程作為主框架,以16個子項目為支撐,形成“1個總目標+3大工程+16個子項目”的政策體系。
奧一新聞搜索發現,《行動計劃》指出,到2027年底,全省不少于100家縣級公立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縣域醫共體**實現緊密型治理,縣域內住院率基本達到85%左右;全省縣級疾控中心核心能力居全國同類機構前列;超過10000名醫師下鄉開展醫療衛生服務,超過1000項衛生健康適宜技術推廣至基層,村級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推行分級診療打破“虹吸效應”
如今,各大省市的三甲醫院每天依然門庭若市,大多數大醫院的醫生仍超負荷工作。優勢醫院借助自身品牌的**優勢,把本該在其他醫院或者基層醫院服務的骨干和領軍人才吸引過來,在業內被稱為“虹吸效應”。“虹吸效應”不僅吸走了基層醫院的人才,也同步“掏空”了基層醫療的病源。
有業內人士透露,“虹吸效應”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個難以跳脫的循環:患者在本地無法得到好的醫療資源,繼而遠赴外省求醫,承擔更高的經濟負擔,而本地醫院和醫生沒有足夠的病源數量,也很難得到能力的提升,本地人才培養又出現了瓶頸。
在大城市的虹吸效應下,要想彌合地域差異,著力發展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平,滿足本地患者需求、讓更多本地患者受益,分級診療勢在必行。
2015年,國家全面推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優化縣域醫療資源配置,鼓勵支持縣級醫院開展大病治療,這為縮短患者轉診距離,提高偏遠地區醫療水平帶來希望。按照國家衛健委2021年印發的《“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發揮縣域醫療中心作用,為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大病不出縣”人才和技術缺一不可
人才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的關鍵。據了解,廣東將實行“萬名醫師下鄉”工程,推動優質人力資源下沉。比如,三甲醫院開展組團式緊密型幫扶。三甲公立醫院每年選派約500名中級以上職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幫扶基層,持續提升縣級公立醫院臨床和公共衛生等綜合服務能力水平。縣域醫共體內也需實行分片區組團式幫扶,全省縣域醫共體總醫院每年幫扶不少于70個團隊,下沉到基層分院。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田軍章曾表示,縣級的醫共體支撐的能力要得到增強,需要持續推進醫聯體內合理就醫、建設分級診療。而三甲醫院對縣域醫共體的幫扶,除了派人、派物,更要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作紐帶,把專家的服務長期留在基層,這才是新型醫聯體、醫共體要做的事。
5月,在梅州五華,集醫療、康復、療養、教學、科研為一體的非營利三級綜合醫院——梅州谷城醫院正式啟診,輻射服務半徑100公里,可服務縣城和周邊地區近500萬人口,這填補了五華區域內大型三級醫院的**。據了解,醫院引入知名三甲醫院專家教授、學科帶頭人,擁有100余位高層次醫療團隊,配備3.0T核磁共振、256排CT等國內外高精尖醫療設備。醫院編制床位數1200張,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中醫科等44個臨床和醫技科室,此外,該院還設立健康管理中心開展體檢業務,致力于構建“互聯網+醫療”全生命周期管理,現代化新型智慧醫院,為患者提供更高質量、更高層次的醫療服務。
這意味著,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也要以縣的龍頭醫院為基礎,把互聯網智能醫療作為紐帶,與上級醫院聯系起來。三甲醫院助力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目標,**終是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提升五年行動啟動會上就強調,實施好“五年行動”,需要注重能力提升,發揮區域龍頭醫院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建立完善區域協同救治體系,提供多層次的診療服務,落實分級診療工作要求。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