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蘇州市立醫院白塔院區發布一則產科停診及患者分流公告,表示為優化整合醫療資源,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醫院決定自即日起,正式停止白塔院區產科門診、急診、病房接診及產科建卡服務。
公告顯示,本次服務調整范圍:本次調整**于產科相關服務,婦科、計劃生育等門診及住院服務正常開診,不受影響。
據了解,蘇州市立醫院白塔院區隸屬于蘇州市立醫院(集團),該集團由蘇州市立醫院、蘇州市婦幼保健院和蘇州市康復醫院組成,現有太湖、道前、白塔、山塘、康復、婦幼六個院區,總規劃床位5000張,現開放床位3200張,職工5400余人。2023年,醫院年門急診量422萬人次,出院病人16.4萬人次,手術8萬例。
白塔院區關停產科相關服務,或許與醫院集團旗下蘇州市婦幼保健院(蘇州市立醫院婦幼院區)8月30日正式開診,產科停診公告提示,新就診的孕產婦,請直接前往蘇州市立醫院集團的其他院區就診。
產科關停、整合成趨勢
當人口出生率的連年下降已成為難以逆轉現實,近年來,關于產科關停的消息就不絕于耳,逐漸發展成令人擔憂的“關停潮”,以至于連婦產科專家段濤教授都站出來呼吁救救產科。
龍歷2024年,本是承載著“龍寶寶”希望的一年卻依舊無法阻止有一批產科關停的腳步。今年以來,廣州中醫藥大學金沙洲醫院、浙江省江山市中醫院和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均宣布關停產科服務。而在2023年,浙江嘉興、廣州、廣西來賓、江蘇新沂等地醫院均有產科陸續關停的消息。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全國婦產專科醫院數量兩次下降,到2021年已經跌破800家。在這波關停潮中,小到鄉鎮衛生院,大到三甲公立醫院,無論公立還是民營,規模大小的醫療機構都未能幸免。
自2017年以來,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持續下滑,至2023年已降至902萬人,創下了近年來的新低,而這一數據在2016年曾高達1786萬。在很難逆轉的出生率下降的現狀下,一些多地方醫院相繼縮減了產科規模,一些地方的醫院為了開源節流直接砍掉了產科。而更多的醫院,雖然沒有直接關停產科,但在產科業務上也進行了精簡和調整。
盡管公立醫院有著**的保障,但在業務調整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例如,調崗成為助產服務縮減后醫務人員的普遍后路,但對于一些有著多年助產經驗的醫務人員來說,從曾經連軸轉的“香餑餑”崗位調崗到他不熟悉的部門,薪資待遇減少、需要重新培訓重新適應等問題,也成為時代大潮映射在普通醫務人員身上的尷尬。
而相比民營醫院的業務調整,一些民營婦產醫院面臨的挑戰則更為嚴峻。去年5月,曾被稱為全國**大民營婦產醫院集團旗下的和美醫院北京百子灣院區“暴雷”的消息一度引發業內轟動,這家趁著“二胎”政策之東風迅速發展并上市的醫療集團在**期在全國曾有17家醫院,卻在2021年黯然退市,并伴隨著多家醫院倒閉。
“潮水退去之后才知道誰在裸泳”,以和美為代表的一些民營婦產醫院的黯然退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出生率下降、市場萎縮導致的,因為當業務不再唾手可得,自身經營的問題就會暴露的一覽無余。
國家兜底,產科能起死回生嗎?
雖然出生率下降很難短期內改善,但助產服務畢竟是基礎醫療服務,面對如此慘淡的市場預期,顯然國家也著手出來“穩定江山”。
3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加強助產服務管理的通知,強調公立醫療機構要承擔產科服務兜底責任。《通知》指出,各級婦幼保健機構、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承擔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任務的公立醫療機構、地廣人稀地區的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原則上應保障產科持續服務。
根據要求,人口30萬以上的縣(市、區)原則上至少有2家公立醫療機構能夠開展助產服務,人口30萬以下的縣(市、區)原則上至少有1家公立醫療機構能夠開展助產服務。
而對產科于醫務人員的待遇問題,《通知》則提出:各級公立醫院要完善內部分配制度,調動產科醫務人員積極性,努力使綜合性醫院產科醫師的薪酬水平不低于醫院醫師薪酬平均水平,嚴禁向產科和產科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產科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
其實,在文件出臺之前,面對分娩量的下跌,已經有一些地市級醫院開始了資源整合,以探索轉型出路,這也是公立醫院產科的普遍“自救之道”。
例如2024年1月,四川儀隴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三家醫院新政院區的婦科、產科、兒科、兒保科、預防接種科進行優化整合,整合過后,三家醫院的婦產兒科**醫療業務調整至縣婦幼保健院新政院區開展。
而更早的2020年11月,四川眉山市丹棱縣的兩家縣醫院的婦產科、兒科資源便進行了優化整合。據悉,丹棱縣人民醫院除兒科急診保留外,**相關醫療保健業務合并至丹棱縣婦幼保健院,同時后者增掛丹棱縣人民醫院第三院區,實現人員、技術、設備、信息等要素資源的全方位優化整合。
高端婦兒產科的業務轉型
面對服務量下降,公立醫院由于其龐大的背景可以重新配置資源,但對于民營婦產醫院來說,出路又在哪里?實際上,在以高品質服務著稱的一些民營醫療機構已經開始探索業務轉型,而大家的轉型之路,不約而同選擇了從婦產專科走向全生命周期全科服務。
實際上,“在探索在產科的基礎上,進行婦兒全生命周期醫療服務的延伸”,這是我國知名婦產科專家段濤教授很多年前就反復呼吁的婦產業務轉型建議。
段濤教授認為,隨著社會環境變化,醫療進入存量時代,靠婦兒專科服務起家的高端私立醫療必須快速出舒適區進行業務變革,否則未來的路會越來越難走。
**后,對于婦產專科的具體轉型方式,我們再“復習”一下段濤教授的經典觀點:
首先是從單一的產科業務轉型到婦產兒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轉型后,客戶從剛出生,到青春期、到結婚分娩、甚至更年期……一次獲客,客戶終身的醫療需求都有可能來找你,形成長期可持續、有機的關聯性增長。
其次是從婦產科醫生到女性全科醫生的轉型。女性在各階段出現的健康問題都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例如孕產期常常伴隨的精神問題,更年期的**內分泌疾病,傳統意義上的產科醫生無法綜合治療,全科醫生卻可以做到。
此外,婦產科也要逐漸實現從解決女性單純的醫療需求,到助力女性健康、美麗、自信的轉型。未來醫生不再是單一的看病問診,而是女性健康美麗自信的守門人,讓女性終身保持健康、自信和美麗的狀態。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