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24年8月21日,小米發布了其電車上市后的首份財報。數據顯示,小米2024年第二季度總收入達人民幣888.9億元,同比增長約32.0%。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業務表現尤為亮眼,貢獻了64億元人民幣的收入,遠超市場預期。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市場對小米生態系統的認可,更展示了跨界創新和生態系統構建正在重塑各行各業的格局。
小米,一個以手機起家的科技公司,何以在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嶄露頭角?這與小米在智能硬件和互聯網服務領域積累的生態系統密不可分。從油車到電車的轉變,猶如傳統印模技術向數字印模技術的演進。過去,消費者關注油車的操控性、馬力和輕量化,而如今,智能化、自動駕駛和車載娛樂系統成為新的競爭點。網友戲稱電車為"沙發音響大彩電",這句玩笑話卻擲地有聲,電車銷量的攀升正是這種消費需求轉變的證明。
與之類似,在口腔行業,醫生的角色已經從單純的治療者轉變為多面手,除了專業診療,還需管理診所、培訓員工、優化接診流程等。口腔掃描技術(口掃)的興起,恰如電車之于汽車行業,正在為口腔診療行業構建全新的生態系統。
以下:
數字印模的演進與行業生態
口掃1.0: 第一代口掃設備的技術突破
數字印模技術的革命始于第一臺口掃設備的面世。1999年,瑞士的CEREC系統率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口腔掃描儀,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技術,將數字化引入口腔診療流程。這款設備首次解決了數據傳輸的難題,實現了技工與診所之間的數字化協同。與傳統的硅橡膠取模相比,CEREC設備能夠在幾分鐘內完成精確的數字取模,并直接生成修復體設計圖,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當時的市場反應可以類比特斯拉推出第一款電動車Roadster時的情景:高昂的價格和技術的陌生感使得CEREC設備在初期僅為高端診所所采用。但其卓越的性能--如更加精確的取模、更舒適的患者體驗和顯著的時間節省--讓行業看到了數字化技術的潛力。
口掃2.0 : 3Shape+技工端
時間回到2000年,3Shape在新世紀初創立,2005年正式進入牙科市場,并迅速以其基于掃描技術的產品在行業內獲得了廣泛認可。最重要的突破發生在2011年,當時公司推出了TRIOS系列口掃,那也是屬于3Shape的"iPhone時刻"。
3Shape 的產品高度專注于為牙科診所和技工廠提供從掃描、設計到制造的完整數字化解決方案。其開放式平臺策略允許與第三方設備和軟件無縫集成,使其成為數字化生態系統的核心。隨著TRIOS口掃系列產品的迭代,3Shape得以持續擴展其產品組合和全球市場布局。
近年來,3Shape借助人工智能(AI)技術,推出了如3Shape Automate平臺和Lab Management Software(LMS)等產品,進一步增強了其在技工市場的競爭力。AI不僅提高了設計的準確性和一致性,更為客戶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這種早期的AI布局推動了公司的財務表現,2023年3Shape的總收入達到了3,284,652千丹麥克朗(約合34.49 億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了6.3%。同時,公司2023年的毛利率為69.7%,凈利率則達到了38.5%。
口掃3.0 : iTero+醫患溝通
隨著技術的發展,口掃設備的重點從單純的數據傳輸轉向了更為復雜的醫患溝通,iTero就是其中的先鋒。iTero最早來自Cadent公司,2007年被Align Technology以約1.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至此,iTero就與隱適美深刻綁定在一起。
論借力借風,iTero確實是一把好手。【口掃+隱形牙套】這種組合,妙就妙在充分既利用了Align在正畸和牙科數字化領域的優勢,又讓隱形牙套制造,在醫患溝通場景插入一個數字化"排頭兵"。如此一來,iTero就不僅僅是一款獨立的口掃,更是隱適美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二者結合打造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使得這兩者的組合遠遠超過了單一產品的影響力。
根據最新財報披露,iTero已累計10萬臺銷售量。得益于iTero與隱適美系統的緊密集成,這種渠道通路也直接推動了iTero的銷售增長和市場占有率。
這就像早期的電動車市場,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通過智能化、自動駕駛等特性,迅速占領了高端市場,理想汽車則通過"沙發彩電冰箱"的賣點,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2020年,理想ONE的累計銷量突破了5萬輛,一舉成為中國新勢力中銷售最快的車型。
口掃3.1行業生態系統的構建:從工具到平臺
近年來,小米電車的成功不僅僅是其電動車產品的勝利,更是小米生態系統整體布局的體現。小米通過其廣泛的硬件產品線,如小米手機、小米智能家居,以及澎湃操作系統,打造了一個涵蓋移動、家居和車載設備的完整智能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的構建使得小米電車不僅僅是一輛交通工具,而是智能家居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中國的先臨三維公司推出了"先臨齒科云平臺"產品,大大提高了數據傳輸效率,為其軟件生態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先臨齒科云平臺利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為口腔診所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解決方案。該方案將醫生、患者和管理三個方面整合在一起,實現了數據的存儲、處理和分析。
先臨三維的行業布局與生態建設
先臨三維的行業布局不僅限于硬件的創新,更體現在其軟件生態的構建。自2004年成立以來,先臨三維一直專注于高精度3D視覺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公司每年將超過20%的營業收入投入研發,擁有超過130項已授權發明專li,并在全球市場中不斷擴展其技術影響力。
這些技術積累最初主要應用于工業領域,如汽車制造、航空航天、船舶重工等行業的高精度3D掃描和設計。然而,先臨三維成功地將這些先進的工業軟件技術復用于口腔醫療領域,特別是在口腔數字化診療設備的開發中。Aoralscan系列口掃正是先臨三維將工業級精度和軟件開發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2019年,先臨三維正式進軍口掃市場,開啟了口腔數字化生態的崛起之路。Aoralscan 3i口腔數字印模儀采用了先臨三維積累多年的高精度3D掃描技術,并結合了近紅外線影像技術,實現了無電離輻射的齲齒監測。通過這種跨領域的技術融合,Aoralscan 3i不僅提高了掃描精度,還擴展了數據的邊界,助力醫生在診療過程中獲得更可靠的口腔數據。
圖源:先臨三維
在這一生態體系中,口掃設備就不僅僅是一個數據采集工具,更是構建患者健康檔案、支持精細化管理和實現個性化診療的核心環節。
通過高精度的口腔掃描設備,先臨三維幫助醫護人員快速獲取患者的口內數據,為基于數據(如口掃、面掃、CBCT數據擬合)的診療建議提供堅實的基礎。并通過詳細的口腔健康檢查報告和可視化的溝通場景,增強了患者參與感,提升服務透明度與信任度,使得診所從引流到轉化的整個過程中"一氣呵成"。
在更廣泛的生態體系中,先臨三維敏銳地捕捉到了口腔醫療市場從"主訴治療"向"全局口腔健康管理"轉型的趨勢,迅速打造了覆蓋全流程的數字化生態系統。這一體系不僅關注單次的診療效果,更著眼于患者的長期健康管理和持續關系的維護,從而逐步確立了先臨三維在行業內的不可替代地位。
圖源:先臨三維
通過先臨牙小先TM口腔健康管理方案,先臨三維將Aoralscan生成的數據與患者的電子病歷無縫集成,使診所能夠有效管理患者的口腔健康信息,實現了從初篩、診斷、治療到跟進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高效的數據互通與無縫集成,置入"全生命周期患者管理"的廣闊賽道,先臨三維不僅提升了診所的運營效率,更在患者管理、醫患溝通和服務體驗上樹立了新的行業標桿。
*北京興業口腔醫院數字化接診標準流程
顯然,先臨三維在以自己擅長的方式,回應著行業的關切與需求。憑借近20年專注于高精度3D視覺技術的深厚積淀,先臨三維已然成為口腔行業不容忽視的先鋒力量。雖然較晚進入口掃市場,但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先臨三維迅速崛起,成為國產口掃市場的"黑馬",在短短五年間橫掃市場,成就其行業內的重要地位。
數字印模的未來與行業趨勢
從傳統印模到數字印模的演進,類似于從油車到電車的轉變,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盡管目前口掃技術還未完全取代傳統的硅橡膠取模,但它已經在口腔行業中形成了獨特的生態位。根據市場調研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的報告,2022年全球口腔數字化設備市場規模已達5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2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0.2%。
這一增長不僅源于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得益于行業對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共同追求。隨著5G技術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口掃設備將更加智能化,能夠實時分析患者的口腔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種技術的逐步發展與探索,正如電動車的自動駕駛功能一樣,雖然尚未完全成熟,但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
未來的口腔診療可能會更加依賴數字化技術,口掃設備將不僅僅是掃描工具,而是集成診療、管理和患者溝通的全面平臺。這樣的技術進步將進一步推動口腔行業的變革,幫助診所更好地服務患者,同時也為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機會。
結語
回顧技術的進步,從1800年印模技術的顯現,到19世紀末口掃的出世,再到今天口掃逐漸成為診所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工具,這一過程經歷了長時間的積累和突破。盡管數字化口掃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但傳統取模技術仍然保留著其獨特的生態位,為特定的臨床需求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將這種技術并存的局面類比于智能汽車的發展:盡管自動駕駛和智能功能逐步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流,傳統的駕駛體驗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同樣,數字化口掃與傳統取模技術將繼續共存,各自發揮作用。未來,隨著口掃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和智能化的提升,我們有望看到一個更加數字化、智能化的口腔醫療場景--一個類似于未來智能駕駛環境的場景,醫生可以通過實時的數據分析和精確的診斷工具,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這種雙軌發展的模式將推動口腔行業實現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同時確保傳統技術在適當的領域中繼續發揮其價值。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整個行業在探索未來發展方向中的一次重要嘗試和飛躍。
(文章來源于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