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講究吃得好,穿得好,但是缺乏運動。這就導致了現在肥胖人群越來越多。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時指出,近年來,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在過去,能長胖證明生活條件好,“幸福肥”絕對是件值得艷羨的事。如今,人們不需要再以發福證明自己幸福。隨著越來越多人認識到超重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多種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肥胖有風險,超重需注意”成為眾人的共識。可意識增強了,為何成年居民的肥胖率卻達到“過半高峰”?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超重肥胖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方面,“胖從口入”。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的情況普遍存在,這就導致脂肪供能比持續增加。抵擋不住高油高糖的美味誘惑,附贈的肥胖當然也拒收不了。另一方面,“重由坐來”。外賣、網購、打車……人們對于“享受”“舒適”的期望越來越高,過去需要跑斷腿的事情如今只要動動腦、動動手指就能解決。而且當前各個年齡人群的職業勞動程度也普遍降低,種種因素導致居民靜態生活時間普遍增加,也導致了能量消耗的減少。正因為能量攝入和能量支出的不平衡,直接導致了個體超重肥胖。
由此看,要解決超重肥胖問題,對于個人而言,關鍵還是落在“管住嘴,邁開腿”的老辦法上。但從社會層面看,健康作為人類永恒的追求,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超重肥胖的防控更應成為一項系統工程,個人之外,政府、社會和家庭也需共同努力。
在未來,有關部門應繼續推動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針對“胖從口入”問題,要改善飲食和食物的供應環境。比如推動健康食堂、健康餐廳,鼓勵食品企業生產低油、低糖食品,為居民選擇營養豐富的食物、實現合理膳食,提供更多的支持條件。而要解決人們“少動”的毛病,應改善人們身體活動的支持環境,加大體育、健身、公園等活動設施的建設,并積極向公眾開放。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要防患于未然。只有加大對健康體重知識的宣教力度,鼓勵個體化的體重管理服務,才能讓更多人對超重肥胖提高警惕、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