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彈力圖儀(TEG)是1種從血小板聚集、凝血、纖溶等整個動態過程來監測凝血過程的分析儀,用于監測和分析血樣的凝結狀態。影響血栓彈力圖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的聚集狀態、紅細胞的剛性、血凝的速度,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的高低等。其原理是基于凝血過程的最終結果為形成血凝塊,而血凝塊的物理特性(血凝塊強度和穩定性)決定其是否具有正常凝血功能。
血栓彈力圖儀(TEG)能提供由凝血啟動到血小板聯結形成、纖維蛋白絲形成、血塊生長、最大血塊形成、血塊降解至溶解的全部信息。是一種以細胞學為基礎的新型凝血檢測模式。其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簡便、測定時間短、結果不受肝素影響等優點,已成為圍術期監測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逐漸廣泛應用于肝移植、心臟外科等領域,并指導術中輸血、用藥、診斷、溶栓及抗凝等治療,評估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參與止血和血栓形成過程的重要生理特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測定對臨床診斷血栓前狀態、血栓性疾病及監測抗血小板藥物治療有重要意義。血栓彈力圖檢測僅使用患者微量全血,可動態監測整個凝血過程,檢測原理與傳統凝血功能檢驗不同,可準確地反映體內凝血和纖溶的真實動態過程,檢測結果更接近體內凝血反應的發生與發展。全面、快速、準確地反映患者的凝血全過程,可為臨床治療提供理論支持,以便對患者進行更好的治療。
血栓彈力圖的主要指標有:
1.反應時間(R)表示被檢樣品中尚無纖維蛋白形成;
2.凝固時間(K)表示被檢樣品中開始形成纖維蛋白,具有一定的堅固性;
3.圖中兩側曲線的最寬距離(MA)表示血栓形成的最大幅度;
4.血栓彈力圖(ε),表示血栓的彈性的大小。
5.最大凝固時間(m),表示凝固時間至最大振幅的時間。血栓彈力圖均用血栓彈力圖儀進行檢測。
血栓彈力圖儀的臨床意義:
1.血栓性疾病:腎病綜合征、尿毒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腦梗塞)、動靜脈血栓形成等,r值及K值明顯減少,而ma值及mε值增大。
2.血小板異常性疾病: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癥,r和K值增大,而ma值和mε值值降低。血小板功能異常性疾病則ma值和mε值明顯降低。
3.凝血因子缺陷性疾病:血友病類出血性疾病,r值及K值顯著增加,而ma值及mε值降低。
4.纖溶亢進性疾病:原發性纖溶癥、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繼發性纖溶,在突發纖溶時,TEG可示纖溶的強度和速度。
血栓彈力圖儀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可用于監測凝血功能,指導成分輸血,評估抗血小板治療效果,判斷肝素的效果和診斷纖溶亢進。以下血栓彈力圖儀的適應癥:
1. 術前術后各種凝血異常的篩查。
2. 術前評估凝血全貌,判斷出血風險。
3. 各種出血原因的鑒別診斷、指導成分輸血。
4. 輸血前原因判斷,輸血后效果評估。
5. 診斷手術期凝血功能紊亂,指導輸血和用藥。
6. 鑒別診斷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亢進和繼發性纖維蛋白原溶解亢進。
7. 監測各種促凝、抗纖或抗凝等藥物的療效,如華法令、比伐盧定、 諾其、戊糖、止血環酸等,指導正確使用。
8. 高凝狀態診斷,評估血栓發生幾率。
9. 使用各類抗血小板藥物患者療效判斷,鑒別出血、再缺血原因,術前出血風險評估。
10.各種使用肝素的手術或治療中,如CPB(體外循環)、器官移植、腎透、血透、各類介入、PCI等,藥物效果、凝血狀況及魚精蛋白中和效果的評估。
11.使用低分子肝素抗栓治療的療效判斷。
12.各類手術尤其是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介入、骨科、婦科、器官移植、CABG(冠脈搭橋術)、ECMO(體外膜肺氧合)、血管外科等術后的血栓發生的評估。
13.監測凝血因子不足。
14.血小板功能檢測。
15.血友病的治療。
16.急性創傷、燒傷、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評估。
17.各種溶栓治療如尿激酶、鏈激酶、tPA(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等監測。
18.高血栓風險患者的體檢。
當然,血栓彈力圖儀監測凝血功能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血栓彈力圖儀檢測環境必須維持在37℃,因此可能不適用于某些低溫環境下進行的手術的術中監測。
2、血栓彈力圖儀能模擬血管中緩慢的血流,但當患者血管壁受損時,血栓彈力圖儀無法檢測血小板的黏附及血小板與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對凝血功能的影響。
3、常規血栓彈力圖在評估血小板抑制時是通過調整不同的血小板激動劑來實現的,所以當患者進行抗血小板治療時,如服用阿司匹林,常規血栓彈力圖并不能反映患者體內血小板的真實情況,無法全面而準確地描述患者全血的凝血狀態。
4、目前廠家提供的血栓彈力圖參考范圍主要基于國外的研究,我國尚無基于大型臨床試驗的統一標準,因此血栓彈力圖的參考范圍可能對我國臨床醫生解讀監測結果帶來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