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氣道機械通氣的患者不能有效的咳嗽,咳痰,為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氣道阻力,防止肺不張,肺炎等并發癥,最重要的護理措施為吸痰。吸痰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項護理操作,是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措施。對于需要吸痰的患者而言,往往一口痰就可能要了他的命。所以說,吸痰操作的正確與否不僅是關乎呼吸道護理的關鍵,更關乎病人的性命安危。
吸痰是借助機械裝置的負壓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氣體交換,并可留取痰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完整的吸痰應包括吸除人工氣道及鼻腔和口腔內的分泌物。吸痰時需注意:
1.吸痰前應檢查吸痰裝置是否完好,連接是否正確。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每吸一次更換一根吸痰管,用物每24小時更換一次。
3.吸痰時動作應輕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損傷。
4. 痰液粘稠時,可配合背部扣擊,霧化吸入。
5.儲液瓶內吸出液應及時傾倒,不得超過容量的三分之二。
6.每次吸痰時間小于15秒,持續吸引總時間小于3分鐘,以免造成缺氧。
7.吸痰過程中,患者出現劇烈咳嗽時,應暫停。呼吸機患者吸痰時,動作輕柔,準確,快速,每次時間不超過15秒,連續吸痰不超過三次,吸痰間隔予以純氧吸入。
8.插管時遇到阻力應分析原因,不可盲目進行。吸痰管最大外徑不超過內徑的二分之一,負壓不可過大,插入吸痰管時不可給予負壓,嚴格無菌操作。
吸痰的目的在于:
1.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痰液及痰痂等異物阻塞氣道。
2.防止氣道內分泌物蓄積于肺內,發生肺不張和肺部感染。
3.觀察痰液的顏色、性質及量,有助于判斷肺部感染的程度。
4.留取痰液做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指導臨床選用抗生素。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痰都是可以吸的,吸痰也有其適應癥和禁忌癥。
吸痰的適應癥與禁忌癥:
適應癥:
1.昏迷病人。
2.痰液特別多有窒息可能。
3.需氣管內給藥,注入造影劑或稀釋痰液的病人。
禁忌癥:
顱底骨折病人禁用鼻腔吸痰,易引起顱內感染。肺水腫病人應少吸痰或不吸痰。進行肺復張時,也應盡量避免吸痰。
最后,吸痰的幾個要點要牢記:
1、必要時才吸痰
當病人咳嗽、呼吸困難,聽診聞及濕啰音,呼吸機報壓力增高,PaO2及SpO2突然降低時才吸痰。不視病情的常規吸痰,不但易損傷呼吸道粘膜,還會因呼吸道受到刺激使分泌物增多。
2、吸痰前、后必須給予高濃度的氧
吸痰前、后若不增加給氧濃度,可導致患者出現低氧血癥。
3、正確判斷是否需要加壓給氧
在吸痰前、后,病人除了需要高濃度的氧氣之外,多數病人需要加壓給氧。評估病人對高濃度給氧的反應尤為重要,若病人的心率、SpO2穩定,高濃度給氧即可,反之就需要加壓給氧。
4、吸痰時不宜注入0.9%氯化鈉注射液
許多同仁認為吸痰時在氣管內滴入0.9%氯化鈉注射液可稀釋分泌物,便于吸出,然而,研究發現0.9%氯化鈉注射液與呼吸道分泌物并不能充分混合,反之,這一操作會影響氧合作用,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5、選擇粗細適宜的吸痰管
通常可選擇外徑小于氣管內插管內徑1/2的吸痰管,以便于空氣進入肺內,預防過度負壓而致的肺不張。成年病人通常選用10~16號(2~3mm)的吸痰管。
6、吸痰時注意負壓的大小
每次吸痰前先將吸痰管放于無菌鹽水中,以測試吸痰管是否通暢和吸引力是否適宜。吸引負壓不宜過大,一般小兒為100mmHg(13.3kPa),成人為150mmHg(20kPa),動作宜輕巧,而且不宜在同一部位吸引時間過長,應邊退管邊吸引,以免損傷氣管粘膜。每次吸痰時間不可超過15秒,以免引起氣管痙攣而加重缺氧。
7、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操作前后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操作前后都應用乙醇消毒氣管導管口及導管外端1~50px;操作后還應用乙醇消毒導管接頭以及呼吸機管道與導管結合處。
8、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吸痰時,密切觀察病人的心率、心律、PaO2和SpO2的變化。若發現病人有心律不齊如心動過速或期前收縮、血壓降低、神志轉模糊時,應立即停止吸痰,給予100%氧氣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