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心目中,醫療應該是這樣的:
花幾塊錢,掛個最好的專家號,耐心細致的服務,不用開這個那個的檢查,買十幾塊錢的藥物,回家吃完、就立馬痊愈。
否則,就是過度醫療。
印象中,不少人都認為,中國看病難,看病貴,中國醫院的公益性沒有得到體現,醫生治療過程中以經濟利益為導向,開大處方、大檢查、過度醫療,掙錢。
甚至,就連一些同行,也打著所謂“正義”大旗,刀刃向內的砍向其他醫生。
其實,過度醫療,并不是醫療規范上的概念,而是醫保概念。
有一個權威統計表明,在中國,三甲醫院的門診次均費用只有兩三百元,二級醫院只有一百多元。也就是說,在中國最好的醫院就診,所有費用全部加起來,僅僅只有幾十美元,不足美國醫生非預約掛號費的1/10。比如在美國,一個號就至少要500美金。
而在我國,無論檢查還是藥物,都是有物價部門予以制定,各種診療操作,有明確的指征和規范,醫生所擁有的彈性空間,很低很低。
中國事實上給國民提供了遠超于國力的醫療保障。醫生的勞動報酬和服務價格被壓縮,但醫生的工作強度被拉長。可以說,中國醫生,是整個醫療體制利益鏈里面付出最多,回報最少,最受委屈的群體。
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燒傷超人阿寶說的。你如果不認可,去找他撕,反正懟他的很多,也不差你一個。
我就是個轉話的,懂啵!
但是,高強度的工作,低廉的薪資,沒有安全感的環境,導致人心浮動,沒有多少人愿意學醫,從醫的要么容易流失,要么被迫降低了行業道德水平。這一點,不容任何人置疑。
對此,上海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曾直言不諱:現在我們有一個悖論,不太好聽,就是我們在聊的時候,有的領導說你們醫生的收入不少了,雖然說你的臺面收入不多,但是你還有那么多的灰色收入呢,就不要再提改了吧,你們再提改,其他人怎么辦。你們實際收入全都加起來,不算低了吧。然后一轉身說,我們要堅決打擊紅包、回扣。紅包、回扣是入刑的。這是一個悖論。一方面說要提高待遇,一方面說你們差不多了,但是又說這是不合法的收入。
其實,醫生的訴求很簡單,給醫生一個體面的生活,他不至于一大早起來去擠公交車,不至于要他去天天為了省點錢給孩子讀書,去節約那十塊二十塊錢的飯錢吧。我希望他有一個前提,得有一個合理合法合適的陽光收入。
希望政府在醫改的時候更多考慮到人性,考慮到醫生合法利益。這就是為什么有的時候聽起來非常高大上的東西,結果落地落不了。這是有道理的。你只講奉獻不講體面的收入,你不講這樣的合理合法陽光收入的話,你怎么可能可持續呢?
段濤指出,人們希望醫療服務能夠又好,又快,又便宜。這基本不可能,在這三種組合當中,你只能選擇其中兩樣,要么高端私立醫院,又好又快,但肯定不便宜;要么公立醫院又好又便宜,但肯定不會快;又便宜又快的那種低端的私立診所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如其指責醫生過度醫療,不如去指責醫療過度的市場化。
而目前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成本,主要包括物化成本和醫務人員的勞務成本兩部分,這兩部分的補償機制都存在嚴重不足。財政撥款占醫院收入的比重偏低,醫院絕大部分醫療服務成本主要都是依靠臨床收入和藥品利潤補償,甚至擴大再生產的相當部分資金也靠醫院自行籌集,也就是說患者承擔著醫院發展建設的很大部分責任。
醫院物化成本補償不足,勞務性收費標準明顯過低,依靠財政撥款根本就無法保證醫務人員工資的發放,更別奢談獎金了。有的醫院甚至考核獎和績效工資都難以兌現。因為醫院是差額撥款單位,在福利待遇方面,憑心而論,不敢和公務員同日而語,就是和同為事業單位的教師相比,那也是“冶”和“治”的距離,差別不是一點兩點。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醫院為了能保證職工工資和正常開支,就必須對各科室下達指標,將業務收入與個人收入掛鉤。
如此之下,可想而知。
事實證明,過度醫療這個鍋,不能讓臨床一線醫生去背!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