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口壟斷到簡單仿制,從合資引進到自主研發……近百年的蟄伏與沉淀,我國醫學影像產業已然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砥礪奮進再出發,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民族醫學影像設備正崛起。
雙輪驅動,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增長加速
醫學影像設備是使用X射線、電磁場和超聲波來提供人體內部組織和器官的影像。由于醫療影像技術的非侵入性和相對安全性,其得到廣泛使用,往往是醫生在進行臨床診斷和制定治療方案時首選的診斷方法。常見的醫學影像設備主要包括CT掃描儀、MRI掃描儀、DSA機、GXR機、超聲設備和PET掃描儀。
從市場看,全球醫學影像設備市場是全球醫療設備市場的最大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場一直在穩定增長。東軟醫療不久前公開的招股書顯示,全球醫學影像設備市場規模已由2017年的580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70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9%,預計到2026年將增至843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7%。
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發展更為迅速,市場規模則由2017年的655億元增至2021年的95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8%,預計到2026年將增至148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9.3%。
業內分析,市場需求及政策紅利的雙輪驅動下,我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增長加速。但其中,關鍵技術攻關、國產替代加速、民族品牌崛起,無疑催化了市場增長點。
關鍵技術攻關,民族品牌崛起
眾所周知,醫學影像設備是醫療器械行業中技術壁壘最高的細分市場,屬于典型的多學科融合產業。由于關鍵技術、核心部件等原因,我國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市場過去一直被GE醫療、西門子醫療和飛利浦醫療(“GSP”)等外資企業壟斷,在高端PET/CT、MR和 CT等產品市場,進口品牌曾占據90%以上的市場份額。創新驅動國產替代,歷經十余年技術發展,國產醫學影像設備重構了新的市場格局。
在醫學影像設備的主要類別中,CT掃描儀是最大的細分市場。據點石資本刊文,過去十年,我國CT市場穩步增長,2019年CT銷量約4000臺,2020年初疫情爆發,CT被廣泛應用于新冠肺炎的診斷,全國CT銷量突破7200臺,2021年也超過了7000臺。2020和2021兩年配置的CT臺數,超過前5年(2014-2019)CT銷量的總和。截止2021年底,我國CT保有量已達48000臺。
時間倒帶,回到1980年代末期,美國、西歐及日本的制造商一直主導全球醫學影像設備市場,特別是具有先進技術的高端設備市場。外國進口設備往往價格高昂,我國中小城市和鄉鎮的醫療機構通常難以負擔。醫院里即便花費高額外匯進口國外的CT機,仍處于裝機不足的狀態。在那個自主技術一窮二白的階段,我們的選擇無非是用美德或者日荷的“二手貨”。
直至1997,東軟醫療C2000實現零的突破。這是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CT機,誕生次年便銷售50余臺。需要補充的是,彼時國內醫院的CT裝機也不過是按百計數。這臺CT的問世,立竿見影地迫使進口CT降價20%-30%,老百姓檢查費用也隨之降低了一半。尤為可貴的是,在“陣列處理機”的核心技術攻關上,東軟醫療還秀了一把實力——用正在快速普及的PC機進行創新性的替代,從而成功引領了一輪國際CT領域的技術迭代。
C2000之后,中國第一臺螺旋CT機C3000、雙層螺旋CT、16層螺旋CT、64層螺旋CT、128層高端螺旋CT、256層寬體能譜超高端CT、512層全景多模態CT……均誕生于東軟醫療。依靠自主研發,東軟一次次改寫了中國CT發展史。自此,國產品牌隨著整體實力提升,市場份額快速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CT類設備市場中,國產品牌終爭得一席之地。其中,東軟醫療占據10%市場份額,聯影醫療占據 6%市場份額。
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是一種利用人體內水分子中的原子核(主要是氫質子)在強磁場中的磁共振信號經重建進行組織或器官成像的設備。磁共振成像對軟組織分辨能力高,且具有無輻射損傷的優勢。從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發現,到1980s MRI設備進入商用,再到當前1.5T和3.0T設備普及,MRI已經成為臨床不可或缺的設備。
國產磁共振,苦“核心技術”久矣。超導磁共振有譜儀、磁體、梯度系統、射頻系統等,這也是MRI的四大核心部件。
在2021年12月出臺的《“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磁共振高場強磁體、低溫線圈、多核譜儀等關鍵零部件的攻關,被列入醫療裝備產業基礎攻關行動中。而在該規劃出臺的4個月前,東軟醫療便傳出好消息:3.01T超導磁體研發成功,該磁體實現了大孔徑,高均勻度和高穩定性的同時也大幅降低了成本,其他各項關鍵指標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東軟醫療也實現了梯度鏈、射頻鏈、和譜儀等其他磁共振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制,從而實現了磁共振全鏈條的自主可控。
從市場看,盡管2017~2021 年,磁共振設備市場進口仍占據主要市場份額,但是,除飛利浦醫療之外, 西門子醫療、GE醫療近年來整體市場份額有所下滑。反觀國產品牌,正在迎頭趕上。其中2021年,東軟醫療和聯影醫療兩家占比已超過15%。
部分零部件國產化待提升,國產企業加速破局
可以看到,近年來,伴隨國產醫療設備整體研發水平的進步,產品核心技術被逐步攻克、產品品質與口碑崛起,部分國產企業已通過技術創新實現彎道超車,進口壟斷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國產醫學影像設備行業正逐步實現與國際品牌比肩并跑的目標。
然而,與全球相比,我國醫學影像設備行業仍呈現行業集中度低、企業規模偏小、中高端市場國產產品占有率低的局面。其中,核心零部件是主要制約因素之一。在這方面,市場略有憂慮。
據了解,CT主要核心零部件包括CT球管、高壓發生器、探測器、滑環、靜音軸承等,研發技術壁壘和生產工藝壁壘較高。國產品牌在CT球管、高壓發生器等核心部件的采購上仍以進口為主。
不久前,聯影醫療在其公開的招股書中就表示,其生產CT產品用的球管和高壓發生器,生產XR產品用的X射線管、高壓發生器和平板探測器,以及生產RT產品用的磁控管等核心部件仍以外購為主,存在無法穩定供應的風險。原因是公司主要境外供應商位于美國、歐洲和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隨著全球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上述國家如果出臺負面政策限制公司生產所需核心部件的出口,可能導致公司無法足量進口上述核心部件。
同樣,中信建設證券也指出,在醫學影像設備細分領域,上游核心元器件和部分高端零部件仍以進口供應為主,中游設備領域國產龍頭加速追趕。其中MR、DR、超聲等領域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程度較高,CT等領域部分高端核心零部件較進口尚有較大差距,主要包括大功率CT球管等影像鏈核心零部件以及傳感器、高端芯片等電子元器件。
破局,永不止步。今年以來,東軟醫療、聯影醫療等巨頭們均謀求上市以加速國產替代進程,從而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東軟醫療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將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開發超高端CT、光子計數探測器CT、低成本CT及大口徑CT;開發高場及超高場MRI以及1.5T MRI產品;開發經濟機型DSA產品及高端DSA產品;開發創新型高端PET/CT;開發CT球管、探測器、磁體及超聲探頭等核心部件等。
此外,近兩年,包括東軟醫療、聯影醫療、邁瑞醫療、萬東醫療等在內的國內廠家在XR、CT、MR 和 PET/CT 等產品領域積極布局,不斷加大在醫學影像設備市場的開拓力度。
顯然,巨大國內市場的優勢已經得到不斷驗證,在未來醫療裝備領域的發展方向上,對跨國品牌發起“彎道超車”的絕好機會已經來臨。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民族醫學影像設備正崛起
注:文章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