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港股上市公司先瑞達醫療-B發布公告:波士頓科學將發起部分要約,收購公司最多不超過65%股份的多數股權,該交易現金對價約為5.23億美元。
部分要約項下的要約價為20港元每股,相較12月9日收盤價15.2港元每股溢價約31.6%。截至12月12日收盤,先瑞達醫療報收17.08港元,市值為53.53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先瑞達醫療去年8月份在港股IPO上市,發行價為23.8港元,募資16.3億港元。也就是說,基石及IPO投資者如果中途未能堅定持有并加倉,大概率是仍處于浮虧狀態或者虧損出局。
這筆交易,對于未來的18A創新器械公司投資有著十足的參考意義。
1、波士頓科學為什么要收購先瑞達?
外周血管介入賽道,正在成為醫械巨頭們關注可能的新增長極。
單單以國內市場而言,市場規模曾經最大的冠脈介入,支架產品被集采打到“地板價”;主動脈介入市場不夠大,且市場滲透率、國產替代率向上空間;神經介入發展雖仍在早期,過于內卷的環境導致集采大棒過快的提上日程。
波士頓科學近幾年吃到了外周介入布局的甜頭,板塊成為公司穩健的業績增長極之一。
● 2019年,波士頓科學外周介入及血管外科收入13.93億美元,增速為10.4%。
● 2020年,波士頓科學外周介入業務逆勢增長,營收15.77億美元,同比增長13.1%,營收中占比達到15.9%。
● 2022年上半年,波士頓科學營收9.43億美元,同比+4.1%;全年度營收30.38億美元(含收購擾動),同比+32.2%;
不過以后視鏡思維來看,波士頓科學收購先瑞達實則并不意外,近年來波科在投資&并購層面動作頻頻,先后在外周領域收購了拜耳的介入部門、英國BTG醫療保健公司、Obsidio公司。
從產品布局差異化角度審視,波士頓科學收購先瑞達具備很大的互補性,尤其在中國市場。
以雙方在中國獲批的產品為例,波士頓科學外周動脈介入領域有支架系統和外周切割球囊兩大類產品,先瑞達醫療的兩款核心產品為外周藥物球囊(切割球囊是對血管內斑塊、內膜進行切割,以便于更好的使球囊打開,藥物球囊則是使球囊表面藥物直接接觸內管內壁);靜脈介入領域,先瑞達醫療在今年迎來產品收獲期,其靜脈射頻消融系統是國內首個獲批產品,且外周血栓抽吸系統同樣是首個國產獲批產品。
2、先瑞達,在中國市場一騎絕塵
首先需要承認的,是先瑞達醫療在國內外周介入領域的領先地位。
先瑞達醫療首個用于治療SFA/PPA病變的膝上DCB產品DhaliaT早在2014年獲得CE認證,2016年獲得國家藥監局批準,足足比“第二名同類產品”的心脈醫療早了4年。
目前,國內SFA/PPA DCB獲批產品的主要廠商有心脈醫療、美敦力和歸創通橋。由于先瑞達的產品早在2016年獲批,不少人擔心后來者的迭代產品對其市場造成沖擊,從已知的臨床數據上看,國產心脈和歸創的產品可能最多也就是先瑞達的me-too。
這一點實質上從市場份額就能明顯感覺到先瑞達醫療的先發優勢,2020年國內外周SFA/PPA DCB介入產品市場先瑞達占據了86.9%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于其他國產廠商。
另一款國內獨家產品是2020年12月獲批的膝下BTK DCB產品LitosTM,據招股書顯示,由于國內無同類產品處于臨床,先瑞達在該產品領域的先發優勢可能將持續3-4年以上。
隨著外周抽吸導管、射頻消融、外周支撐導管在今年獲批,先瑞達醫療形成了一套涵蓋外周動脈+外周靜脈疾病領域的商業化產品管線,解除了部分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
先瑞達醫療作為港股的18A生物科技公司,其商業化能力也經常被拿來與對手心脈醫療進行比較,銷售人員&經銷商數量規模存在一定的對比劣勢,相信在波科入主公司后,銷售短板將被進一步被彌補或得到加強。
3、大浪淘金:港股未盈利器械估值將迎來修復?
波科與先瑞達的聯姻,對于港股創新醫療器械板塊市場信心修復是一個重大提振,但并不意味著會出現板塊的集體行情。
要厘清的是,先瑞達醫療并不是“幸運兒”。
2019-2021年,先瑞達醫療分別錄得1.25億、1.93億、3.04億的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達到55.9%;同時,先瑞達是首個取得盈利的18A器械公司,2021年調整后的凈利潤為0.42億元人民幣。
縱觀港股的生物科技公司,尤其是創新器械公司,普遍不具備成熟的商業化能力。在一份統計“2021年生物科技-B主營收入top15”的榜單中,雖然器械公司占據了超過半數席位,但營收大于3億的公司,僅有先瑞達醫療和啟明醫療。
盡管榜單中不少公司均擁有10億港元以上的現金儲備,但現金與商業化不成等號,更多需要關注管線產品的創新性&應用前景,以及商業推廣的進展。
結語:未來,終將會有18A器械公司跟隨著先瑞達醫療脫穎而出,但也只會是少數。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