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翔天表示,近年來,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著力強基層、補短板、優布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不斷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特別是2020年以來,中央安排投資1100多億元支持全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建設,為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水平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下一步,將繼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與保障能力。
一是加強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協調有關部門加大中央投資力度,安排更多資金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引導地方也加大投入,優化資源布局,建強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體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尤其是加快推進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等疫情防控救治相關重點項目建設。同時加強智慧醫院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讓遠程醫療進一步向鄉、村延伸。
二是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一方面發揮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完善地市級傳染病救治網絡,全面提高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發熱門診等服務能力,加快推進醫療救援隊伍建設,全面強化傳染病防控能力。另一方面加強應急醫藥儲備管理,建立儲備長效機制,完善相關藥品物資儲備品種和數量。同時推進建立遍及城鄉的現代醫藥流通網絡,完善人員、物資統籌調配機制,保障醫療服務平穩有序。
三是構建更加科學有序的就醫秩序。科學統籌區域醫療資源,加強城市醫療集團網格化布局管理,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明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相關疾病診療中的職責分工、轉診標準和轉診程序,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連續性、系統性。
完善多渠道傳染病監測體系
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在健全疫情監測體系和信息報告制度方面,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控局密切配合,加強醫防協同,共享醫療機構監測信息。開展了病例報告監測、醫療機構發熱門診(診室)監測、哨點醫院監測、病毒變異監測、城市污水監測、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監測、人群核酸和抗原檢測監測、醫療機構在院病例監測、社區人群哨點監測、網絡調查等工作,現已初步形成兼顧常態與應急、入境與本土、城市與農村、一般人群和重點人群的多渠道傳染病監測體系,及時有效地掌握疫情走勢。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優化完善多渠道監測體系,做好新冠、流感等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強化疫情形勢分析和趨勢研判。
一是多部門聯合強化輸入疫情和新型變異株監測,加強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常態化監測。
二是完善多學科專家隊伍,針對病毒變異株和疫情異常信號快速開展風險評估,邊核實、邊評估、邊預警,提高應對的時效性。
三是繼續發揮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在疫情防控中的基礎作用,落實醫療衛生機構報告主體責任和執行首診負責制,督促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依法依規、及時準確、完整規范報告疫情信息。結合防控工作需要,完善傳染病網絡直報功能,充實相關監測數據報告模塊,提高數據收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